善泰健康后台管理
在中国,肺癌已连续十年位居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首位。据统计,晚期非小细胞肺癌(NSCLC)患者五年生存率不足10%,这一数字让无数家庭陷入绝望。然而,随着免疫微生态疗法的突破性进展,晚期肺癌治疗正在迎来革命性的转变。
今天,我们要分享的是一位68岁肺鳞癌Ⅳ期全身转移患者的重生故事。当癌细胞已侵袭肺部、腹腔、骨骼和大脑,当传统治疗束手无策时,善泰免疫微生态疗法带来了转机:
✅ 脑转移灶活性消失
✅ 肺部和腹部肿瘤缩小超50%
✅ 骨转移疼痛显著缓解
✅ 生活质量恢复
2025年3月,患者携家人专程来到善泰总部,将一面绣着"善企传大爱,泰然佑安康"的锦旗送至我们手中。
患者档案
姓名:罗先生 年龄:68岁
诊断:非小细胞肺鳞癌Ⅳ期(伴腹部、骨、脑转移)
抗癌历程:从绝望到希望
2024年5月,罗先生因腿部疼痛就医,最终确诊为晚期肺鳞癌,癌细胞已蔓延至腹部、骨骼、大脑。在医院接受标准化疗+免疫治疗后,不仅肿瘤持续进展,更遭受了严重的副作用折磨:
治疗仅3天,呕吐、腹胀、便秘等副作用便如潮水般汹涌而来,更可怕的是,腹部转移瘤疯狂生长,挤压肠道导致剧痛难忍,体重暴跌……
生命转机:遇见免疫微生态
2024年8月,家人带着最后一线希望来到江西善泰。
在专家多次会商和讨论下,基于“细胞+菌群”协同治疗理念,专家们制定了免疫微生态健康管理方案:
在原有化疗免疫基础上,加入
γδT细胞免疫治疗、
肠道菌群移植(FMT)
个性化益生菌联合疗法
2024年9月,因化疗副作用加剧,医疗团队果断调整治疗方案,放弃化疗,以免疫微生态疗法为核心,配合免疫治疗为辅。
效果评估:
接受γδT细胞+肠菌移植+个性化益生菌治疗6次后,肺部肿瘤、腹部肿瘤等肿瘤明显受抑制变小,得到有效控制,腓骨、髂骨、脑部等位置治疗后,效果明显,肿瘤活性基本受抑制,具体情况如下:
1、肺部肿瘤治疗变化情况:
肺部肿瘤:肺部肿瘤从8.9cm×6.3cm缩小至6.5cm×1.5cm,活性显著下降
肺部的肿瘤从原来的6月份检查的肿块大小8.9cm×6.3cm,10月份经过4次治疗以后检查肿块大小缩减为6.5cm×1.5cm,12月份经过6次治疗后,PET-CT检查结果显示稳定,且肿瘤活性显著下降。
2、腹腔肿瘤治疗变化情况
腹腔肿瘤:从6.1cm×4.7cm缩小至3.5cm×2.1cm,代谢活性减低
腹腔肿瘤从原来的6月份检查的肿块大小2.9cm×2.6cm,再9月份检查发现肿块大小增大至6.1cm×4.7cm,10月份经过4次治疗以后检查肿块大小缩减为3.5cm×2.1cm,12月份经过6次治疗后PET-CT检查结果显示:腹部肠系膜结节,FDG 摄取轻度增高,病灶体积较前明显缩小,FDG 代谢减低,考虑治疗后肿瘤活性大部受抑制。
3、腓骨、髂骨、脑部等位置治疗变化情况
骨转移灶:髂骨、腓骨骨质破坏减轻,代谢活性明显减弱
脑转移:脑实质未见异常FDG摄取,肿瘤活性基本受控
从2024年6月份PET-CT检测结果显示,腓骨、髂骨、脑部等位置FDG代谢增高,存在转移情况,经过6次治疗以后,PET-CT检查结果显示:
原左侧肩背部肌肉内软组织结节基本消失,考虑治疗后肿瘤活性基本受抑制;
原右侧髂骨及左侧腓骨中下段骨质破坏,FDG 摄取较前明显减低,考虑治疗后肿瘤活性大部受抑制;
“脑转移”治疗后,目前脑实质FDG 摄取未见异常,考虑治疗后肿瘤活性基本受抑制,情况得到有效控制
生活质量改善
自2024.6患者发现肿瘤,并有多处转移情况以来,从前期接受化疗开始,情况一直不好,副作用明显,生活质量低。自从2024.8月至2024.12月,患者在接受γδT细胞联合治疗后,病情得到有效控制,生活质量稳步上升。
✅ 体重稳步回升,肌肉力量增强
✅ 睡眠安稳,疼痛大幅缓解
✅ 排便规律,肠道功能恢复
✅ 精神状态饱满,重拾生活信心
善企传大爱,泰然佑安康
2025年3月,春风和煦,罗先生携家人专程来到善泰。与半年前那个被病痛折磨的老人不同,此刻的他面色红润,步履稳健,将绣着"善企传大爱,泰然佑安康"的锦旗送到我们手中。
善泰医疗团队表示:“罗先生的案例充分展示了免疫微生态疗法的独特优势。通过γδT细胞精准杀伤肿瘤,FMT重塑免疫微环境,益生菌调节代谢,我们成功打破了传统治疗的局限。这种‘细胞+菌群’的协同作战模式,为晚期癌症患者开辟了全新治疗路径。”
该案例的实践探索,为我国肿瘤综合治疗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临床参考。